2022年,陈雄珍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退休。2023年,她通过商务部招募援非专家的遴选考核,前往埃塞俄比亚Alage学院开展援教工作。之所以顺利遴选,得益于她在职时有五年的援埃工作经历。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在埃工作期间,陈雄珍碰到很多困难:学校没有教材,没有方格蔟,没有石灰,没有开棉机,还经常停电。不过,陈雄珍并没有被困难吓倒,看看她是如何做成“无米之炊”的。
没有教材自己编写。图书馆里少得可怜的几本蚕业方面的书,全是英文,幸好陈雄珍有两年留美读书的经历,英语功底尚可,自己研读弄懂弄通书本上的知识要点。根据常年从事蚕业育种、生产、管理的工作经验,她编写了一套教材和讲义。利用PPT多媒体视频教学,介绍中国蚕农养蚕致富的成功案例。讲课深入浅出,并以笔墨纸张作为奖励,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课堂提问时,学生争着举手抢答“Me!Me!(我,我)”。看到学生们那一双双灵动的眼睛紧跟龙8long8自己的上课思路,她就满心欢喜。师者教得从容,学生学得开心。学生对她竖起了大拇指:“we enjoy yourteaching。”(我们喜欢你的课)。
2024年春季,有两个班的学生没有安排中国老师授课,学生联名向校领导提意见,教务处只好重新调整任教老师,把中国老师调整到不同的班级。学生凯缇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生活困难。她喜欢陈雄珍的课,爱上了蚕业,暑假期间,请求到蚕业技术示范中心实习。陈雄珍用项目经费给她支付实习工资,她感激万分:“我不但学到了实践技能,还有收入,太感谢Ms. Chen了!”
没有方格蔟,她自己画图,找当地木工师傅依样加工;没有石灰消毒,用学校食堂的草木灰代替;没有开棉机,向中国政府打报告求援;停电时,她如何开展多媒体视频教学呢?她在网上搜索、比对,找人咨询,采购了两台便携充电投影仪,续航时长8小时,解决了停电的电化教学问题。
蚕业最关键的是蚕种。陈雄珍通过实验比对筛选,找出适合当地气候的蚕种,确定了三个抗逆性较强的亚热带二化蚕种,指导工人育种养蚕,抽茧成丝。2019年,她指导制成的首批15床蚕丝被被当作厚礼,赠送给埃塞俄比亚及非洲联盟官员。
陈雄珍不但把本职工作做好,还乐意帮助其他学校建立蚕业示范基地。马达堤尔老师原来在Alage学院工作,跟陈雄珍共事过。2024年初,组织把她调到Bonga农业大学工作。她在新的大学建立蚕业技术示范基地遇到了问题,陈雄珍热心地给她指导,帮助她建起学校的蚕业技术示范基地,还把整套的PPT教学资料毫无保留地送给她。
陈雄珍平易近人,和当地师生关系融洽。有一次参加了一个小型茶话会,她佩戴了一条蚕丝巾,学生温迪说:“Ms. Chen,丝巾好漂亮啊,回去送给我做纪念啊。”她看着温迪那张率真的脸,解下丝巾说:“不用等了,马上送给你。”每次去援非的时候,她像搬家一样,东西塞满了两个拉杆箱,全部送给有需要的人。
她的随身包里常常装些糖果等小东西,学校老师的孩子看见她,就高兴地跑上来伸手说:“candy,candy!”(糖果)。埃塞俄比亚日用品比较匮乏,一个吹风筒、一只茶杯、一个充电宝、一件衣服,对他们来说都是好东西。
当地人过节时,会邀请中国老师到家里做客。“英吉拉”薄饼是埃塞俄比亚的主食,也是当地有名的美食,不管陈雄珍到哪家做客,主人都会端上“英吉拉”,以示对她的欢迎和尊重。陈雄珍则把自己做的素饺、面包带去,共同分享。主人家啧啧称赞:中国人真会过日子,把饺子拧成花儿。
在援埃的6年中,陈雄珍4次被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评为优秀,5次获中国驻埃塞俄比亚使馆及埃塞俄比亚农业畜牧部联合授予的突出贡献奖。
陈雄珍说,自己半辈子搞农业,是农民的命,清闲不下来。今年10月,她将继续去援教。感叹时光飞逝,转眼间,自己从蚕姑娘变成了蚕婆婆。
来自中国环江的陈雄珍,在桑园里延展生命的宽度和长度,在传道授业的课堂上,活成了最美的样子。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