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是实现生态工业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做大做强绿色制造业,对于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新兴产业的提质增效、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制造作为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必须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目的是革新传统设计、制造技术和生产方式,多方面、全流程实现“绿色化”,从而构建起以绿色为特征的制造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传统制造业加快调整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建成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20万亿元。同时,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钢铁、电解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大幅降低,单位产品能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绿色供给明显增强,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全球占比很高。此外,融合程度明显加深,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快速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工厂入选世界数字化典型的“灯塔工厂”,成为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当前,我国绿色制造业仍然面临能源结构偏煤、关键技术不强、资源循环利用机制不畅、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压力较大等困难和问题。做强绿色制造业,就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产业、产品、技术等层面入手,让制造业向“绿”而行。
在总体思路上锚定“双碳”目标。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改造,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确保“双碳”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在产业发展上加快绿色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继续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深化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纺织、轻工、机械等行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环保、高端装备、能源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优化重点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全力推进产业绿色创新,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业链,努力构建新型绿色产业体系。
在供需对接上引导绿色产品供给。增加绿色低碳产品、绿色环保装备供给,构建工业领域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全链条的绿色产品供给体系,鼓励企业运用绿色设计方法与工具,开发推广一批高性能、高质量、轻量化、低碳环保产品。增加绿色消费场景,扩大新能源汽车、光伏光热产品、绿色消费类电器电子产品、绿色建材等消费,引导绿色消费,创造新需求,培育新模式,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在技术支撑上加快绿色低碳研发应用。抓紧部署前沿技术研究,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要集中科研优势资源,开展减碳零碳负碳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复杂难用固废无害化利用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累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在加快数字化与绿色融合的基础上,遴选一批水平先进、实用经济性好、推广潜力大、市场亟需的工艺装备技术,鼓励企业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
在国际合作上构建绿色发展新平台。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合作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中外合作绿色工业园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在国内转化落地。同时,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扩大绿色贸易,与相关国家共建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加快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国际化步伐。围绕生态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低碳产业的配置和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等领域,重点打造一批中外合作新平台和绿色低碳生态的国际化园区。(张再杰)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团队将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发现的棱蜥新种命名为招龙棱蜥(Tropidophorus vongx),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分类学》(Zootaxa)。
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是一首“无心插柳”之作,也是足以载入中国乐坛史册的曲谱。
8月7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在海南岛东南海域发现的陵水36-1气田新增探明储量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评审备案,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为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勘探过程中实现了海洋油气勘探理论领域的创新,填补了全球技术空白。
龙8long8中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有针对性部署实施16项重点任务,其中“双碳”标准重点任务8项、“双碳”计量重点任务8项。
“安全认知,日见清晰;安全研究,路阻且长;安全行业,大有可为;紧跟创新,保障发展……”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的一番总结,折射了AI(人工智能)时代安全大模型行业的发展现状。
8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公布。对于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上述负责人解释,目前,在运跨省区输电通道主要输送煤电、水电等传统电力,新能源电量占比较低。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用电需求持续攀升。7月31日,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顶峰保供,高峰出力超过70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记者7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电子系方璐教授课题组与自动化系戴琼海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光芯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与现有训练范式不同,我们摒弃了反向传播,另辟蹊径,构建了光神经网络的对称传播模型,仅用光学系统的前向传播即可实现高效高精度光训练。
未来产业发展更加基于科学突破,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等科学正在开辟、引领新产业方向;产业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更加迅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产业发展更加依赖新型基础设施,颠覆性技术创新一旦获得成功,就能迅速发展成为通用基础技术,快速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科技兴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要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以改革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台风过境时,沿海港口和航道是重点受影响区,需加强对港口码头、航道及航道设施的安全监管。
雄安站是近些年铁路客站中首例建成的拉开站场,在站房中心位置形成光廊。雄安站对各系统设备进行统筹,首次结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置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大型枢纽客站能耗管控。
北京时间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年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机器人作业,离不开人工精准操控。上升、平移、张爪、安装……半空中,机器人的“手臂”和“手爪”在高压线上轻快地“舞动”。
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短缺等挑战,如何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对人类有意义且有市场价值的物质?人工合成淀粉项目便是其中一个尝试。
随着全球对绿色能源需求的增长,太阳能光伏技术正迅速发展,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要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新医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增强系统观念和前瞻思维,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要求下,学科交叉研究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
在众多锂电池阳极材料中,锂金属阳极因其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而受到持续关注。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