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科技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递成都科技工作动态,发布最新科技政策,与用户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
9月11日,以“中试孵化双引擎,共塑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中试+孵化”生态大会暨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工作会在成都科创生态岛举行。
现场,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着眼“立足成都、辐射西部、服务全国”,集聚“四链融合”要素资源,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供中试服务“一屏对接”、成果转化“一屏服务”。
来自成都市、德阳市的中试平台及概念验证中心、创新创业载体、高校院所、科技企业近100家,“面对面”交流对接,现场找市场、谈合作、寻项目。
同时,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中试平台及概念验证中心、成都市市级新建创新创业载体授牌仪式。目前,成都共建成备案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69家,市级及以上创新创业载体288家。
找市场、找订单、找中试……在这里“一网打尽”,解企业“燃眉之急”!活动上,举行了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这个平台就是专门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所打造的。需求方可以根据所属行业领域个性化选择所需要的中试服务,无论是原创成果的概念验证,还是新产品投产前的小试中试,都可以通过综合平台“一屏打尽”。
这个专门针对“中试”的综合平台将提供哪些服务?据介绍,该综合平台面向全国科技企业、科研团队、高校院所、创投机构、技术经理人等提供中试平台展示、服务产品提供、中试人才供给、中试政策咨询、中试项目对接、中试需求查询等服务。
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理事长唐丽介绍:“通过前期努力,我们目前实现了在蓉中试平台的全覆盖。其中包括省、市、区三级中试平台113家,中试人才2000余人,中试服务设备近3000台。”
下一步,平台还将对接重庆、德阳、眉山、资阳等城市的中试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共同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转化。
“我们将围绕中试需求,打造‘中试+’生态体系,构建‘中试+场景’‘中试+基金’‘中试+孵化’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为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赋能,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唐丽解释道,在科技成果转化从1-100的过程中,依托“线下科创岛+线上科创通”创新转化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科研团队提供孵化载体、成果对接、资金支持、转化服务,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授牌仪式,对2024年全市新增备案中试平台19家、概念验证中心10家、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8家,2023年备案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16家进行了授牌。
一直以来,成都高度重视中试验证、创业孵化工作。数据显示,成都已建成市级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69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88家。
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发挥“中试+孵化”双引擎作用?现场,与会嘉宾也进行了积极探讨。
对于中试平台建设之初的定位,成都文澜国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恒认为:“我们必须选择自身的‘优势领域’,并在该领域有足够的技术资源和累积。以成都文澜国创科技有限公司选择聚焦于新材料行业为例,正是因为公司在该领域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并看好这一市场的前景。”
“新材料行业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由于它能够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如果我们在这个方向上提供服务,就能吸引客户,这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驱动力,客户也愿意为我们的中试服务买单。”
在谈到高校技术成果孵化运营的经验时,成都电子科大创业孵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枫谈到,“中试环节对于成果孵化运营至关重要,要求我们在特定方向上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集成电路、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等领域。这意味着我们的孵化载体必须在这些方向上进行深入研究,真正理解产品和技术,以便更好地提供支持和服务。”
成都英诺技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英诺”)在成都运营了英诺创新空间(成都)、锦江英诺社区创业空间、硬核工场等多个创新载体,打造了从孵化到产业化服务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如何帮助创新团队加快“跑起来”?英诺创新空间载体负责人李婷介绍,成都英诺已搭建起找人才、找资金、找市场、找载体、找政策的“英诺帮五找服务”体系,并设置了首期3000万成都英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持资金。
“在成都,我们得到了大力的政策支持,也希望通过自身一系列举措,助力相关成果加快转化,并与企业共成长,实现共赢。”
原标题:《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上新”!助力中试平台找技术、找市场成都再出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龙8long8国际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