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头号玩家初春时节,花红柳绿。3月13日,北京地铁17号线标迎来了第一批外国客人——由白俄罗斯明斯克市第一副市长 Rymasheuski Fioder 带队的地铁考察团,他们先后参观了钢筋集中加工厂、盾构区间,对项目现场组织和施工工艺给予了高度认可。Rymasheuski Fioder 称
孟夏之月,万物并秀。6月10日,北京地铁17号线标亮相第三届“首都国企开放日”,开门迎客,北京工业大学国际学院师生深入地下22米,登上未来号盾构机,穿梭地铁施工40年,为中国地铁施工技术点赞!
盛夏之约,火热进行。6月27日至2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国际在线丝路大V北京行——科技篇”活动,来自乌克兰、罗马尼亚、泰国、缅甸、菲律宾等9个国家的12名海外资深媒体人、电影制作人及知名企业家等组成“丝路大V参访团”,走进北京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等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近距离感受改革开放40年以来北京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
6月28日,作为未来科学城参观路线上的第二站,北京地铁17号线名丝路大V展示了中国地铁施工的标准和技术,让他们在钢筋水泥之间感受中国基建的强大力量。
走进十六局工地,参访团一行得到项目部的热情接待,他们下车后与项目工作人员一一握手
丝路大V们认真听讲解,有针对地提问题,现场工程师细致地进行解答。其中罗马尼亚《国家信使报》主编、罗马尼亚全国企业家协会秘书长 斯特凡·勒丹努主动与项目总工杨世鹏握手,激动地说道,在罗马尼亚,一条9公里的地铁花了6年都没有建成,而在中国北京,仅2017年就新增地铁运营线公里,他很钦佩中国地铁的建造速度,并邀请中国工程师去罗马尼亚建地铁。
虽然当天现场十分潮湿闷热,但大V们却兴趣浓厚,他们在项目盾构负责人霍家涛的带领下,排队依次走进位于地下22米深的地铁隧道掘进现场。来到“未来号”盾构机身中,聆听霍家涛的专业讲解,大V们纷纷为十六局地铁施工技术点赞,他们表示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建设团队,感受到了中国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泰国Nation TV电视台新闻主播、节目主持人、记者 乌提南·纳西姆带领他的团队对未来科学城南区站~未来科学城北区站盾构区间和“绿色”地铁施工配套设施——钢筋集中加工厂两个展示点进行了长达2个多小时的专访,采访过程中多次向中国地铁建设者竖起了大拇指。
乌提南·纳西姆:盾构机掘进速度如何?劳动力是如何配备的?相比人工开挖隧道的效率您能给我们进行一个对比吗?
霍家涛(盾构负责人):盾构机每日24小时可掘进20米左右,工人配备25人。盾构施工比人工开挖隧道效率高20倍左右。
霍家涛:OK!OK!这个机器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俄罗斯莫斯科的地铁在建项目也在使用,我们很希望能与你们合作。
徐长峰(项目工程部副部长):钢筋集中加工厂是全封闭施工,避免钢筋焊接及倒运造成的污染直接进入空气,加工厂内有焊烟净化器,可以吸收废气,包括PM≤2.5的细小颗粒物。
徐长峰:钢筋集中加工厂先后引入13台全自动化数控设备,包括数控弯箍机、冲剪一体机、数控弯曲中心等等;以前一个班组需要2-3人,而全自动化数控设备只需要1人就可以完成,仅人工费这一项一年能节约20万左右......
参观结束后,丝路大V们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网站、官微发声,以自己的视野向国内外展示中国地铁的建造速度、品质和技术,并表达了自己国家想引进中国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技术以及加深合作的意愿,央视网、央广网、千龙网、搜狐网等网站先后报道相关新闻。
沙特媒体利雅得亚玛玛报社编辑阿卜杜勒阿齐兹·夏班在北京地铁17号线标施工现场留影。
乌克兰政策智库成员 科瓦尔•奥尔克西(左)在北京地铁17号线建设现场与工作人员合影。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