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户“绿色最美家庭”就是一个标杆。为引导广大家庭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展现新时代家庭的良好精神风貌,彰显当代家庭的爱国爱家情怀,团结引领广大家庭学习先进典型,为大理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家庭力量,即日起,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绿龙8long8中国色最美家庭”,聆听他们的绿美家风故事。
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严炳其一家8口,生活在美丽的洱海边。一家人遵纪守法,热心环保,互敬互爱,乐于助人,深受单位、邻里的好评。为保护洱海,他们积极支持洱海保护的各项政策,夫妻俩也从渔民变成滩地管理员、蓝藻打捞员、河道协管员、公厕清洁员……
2015年,严炳其成为湾桥河道协管员以来,工作岗位不断变化,可能今天是河道协管员或库塘管理员,明天就变成了蓝藻打捞员。他总笑着说:“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哪里缺人哪里补。”转换的是身份,但不变的是他的双脚始终站在家乡的热土上,始终奋斗在洱海保护治理的第一线。
记得一天早晨,严炳其被大雨吵醒,忧虑涌上心头,因为雨水冲刷会增加入湖污染负荷,他不敢耽搁一分钟,马上蹿起来。凌晨五点,他急匆匆赶往责任区查看,发现阳溪河流入洱海的入湖口处被雨水冲刷带下的树枝、泥土死死堵住,堵叠了一米多高。严炳其马上拨通乡镇电话报告情况,紧接着他又拨通附近两个村民的电话,三个人一起在瓢泼大雨中把冲刷物清理干净。类似的紧急情况还有很多,严炳其每次都是冲锋在前,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乡镇干部、工作队员对他赞不绝口——“反应快,能力强”“勤劳肯干”“敢闯敢拼”“学习榜样”。
严炳其身上浓烈的保护洱海、守望乡愁的责任感,无时无刻不感染着妻子李光芬。她经常对丈夫说:“在外面你只管干,家里我一定操持好,你一点都不用担心。”若遇上丈夫病痛时,她就替他做管理员、打捞员,保持全年365天岗位上都有人干、有人守。
2021年,洱海生态廊道古生村段缺一名公厕保洁员,一个月只有800元的微薄薪资,加上工作又脏又累,迟迟没有人愿意做这项工作。严炳其听说这件事后,就动员妻子,希望她去做公厕保洁员。严炳其说:“你是干家务的好手,把家里打理得清清秀秀,公厕保洁工作,你也肯定干得好。”自此,李光芬就成了洱海流域的一名公厕保洁员,从丈夫背后的支持者变成与其并肩作战的同事。她将丈夫的那套工作心得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她说:“别人不愿意做的我来做,我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
严炳其家住在古生村阳溪河附近。多年来,全家在洗衣物、洗浴时,尽量使用香皂、药皂、洗衣皂等,在清洁餐具、洁具时都选用含氧清洁剂和无磷洗衣粉。房子维修时,为防止化学污染,坚决不使用甲醛、苯、反射性超标的装修材料。他自家小卖铺也销售无磷洗衣粉和含氧清洁剂,并向亲戚邻里介绍这些环保清洁产品的使用经验和环保效果,引导大家爱护环境从点滴做起。
他们家的小院总是那么整洁温馨。平日里,严炳其夫妻俩下班后就分工合作做家务,边做家务边交流工作情况、商量生活琐事,时不时传来他们的欢声笑语。房间里,有四季芬芳的小盆栽;院子里,种着各种花卉小树;房前屋后还栽了许多花木,一年四季争芳斗艳令人赏心悦目。邻居们也非常喜欢到他们家来玩,既能够欣赏花木的美丽,也能学到他们夫妻俩栽花养草的经验。
除了把自家打扫干净、装扮漂亮,夫妻俩还不忘清扫庭院之外的村内道路,时刻保持干净。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仅操持着各自的小家环境,也爱护着村子这个“大家”的卫生,渐渐地在大家心里形成共识,保持家庭的整洁和村子环境的干净都是洱海保护的一部分。
在严炳其一家的影响下,绿色低碳生活在村里蔚然成风,形成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家家参与的生态文明新风尚。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公司提供